看完《爱乐之城》想要说的事

June 21, 2017 · 1683 words · 4 min

看完电影,我坚持要写些什么,但却久久难以下笔,甚至想要放弃。但我知道,如果现在不写点什么,之后就更无可写了–如果现在所写的只能是只言片语,那未来能写的就会更加的“乏善可陈”了。我深知,自己不能从电影角度专业的分析,也没有灵动的文笔。但我确实是有感并且想要抒发,只是囿于文字的局限罢了。

米娅随便地走进一家街旁酒吧,抬头,猛然发现自己闯入旧梦。在那家老旧的酒馆,他和塞巴不再是尴尬的擦肩,而是浪漫的热吻;自己的伴侣变成了曾经的情人,有了温暖的家室;耳边不再是嘈杂,而是优雅的老式爵士……一切都如梦一般,但又仅仅如梦一般。最终在门前的相视一笑,其中又蕴含了何种辛酸……

尽管自己已经不是当时年少—不再是那个会轻易为一事一物所打动的青涩少年。但在这一刻,仍有过一丝的悲伤,终究破灭的爱情总是令人唏嘘、令人感伤。但转念,又突然意识到这不也是最好的结局吗?爱情总有期限,但他们的爱情之中,那最为我们所铭记的品质—追求理想的热情,却永远相存。在他们相缠绵的时候,是理想—那婉转动人的爵士乐和对电影艺术的追求—让他们变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人;在他们之间出现裂痕的时候,又是理想–使得他们迈过坎坷。我觉得,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情节略显平庸。说到底,还是关于励志和爱情。说烂的话题和老套的剧情–男女主相偶遇,坠入爱河,相互鼓励又督促着追寻各自的理想,最终曲终人散。

若剧情只是普通的丝线,那影片中的乐曲和舞蹈则可以算作是被连缀起来的珍珠。动人的旋律,放情的舞姿–学习忙碌之中,身心疲乏之时,是让我的身心平静了下来,这不恰恰是我最初的目的吗?作为一部歌舞片,音乐和舞蹈可谓之其灵魂,而当你面对一个优雅高贵的灵魂之时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吗。在这样的灵魂烘托之下,拥堵的高速路上载歌载舞时的舒畅愉悦、奔赴舞会时的俏皮欢快、在酒馆随心即兴演奏之时的优雅忘我、两人夜色之中幽会的浪漫暧昧……无一不令人沉醉而想往。

反思自己,生活有时未免太过空虚。我就像囿于迷宫中的老鼠,攒头攒脑想要寻个出路。但仅仅是路上的一块奶酪,就足以让我沉溺于当下、忘记了初心。我都做了些什么呢?沉迷在游戏带来的快感,甘于在床上消弭时光。他们带来的快感就像清晨的浓雾,迅速的消散,终究虚无。萨特说过:“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写作”,再想想电影中的人物,又想想自己,不禁愧疚万分。若理想和追求是人的灵魂,那丢却了灵魂和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

当摄影师让塞巴弹些什么,他却怔住,这才终于从梦中惊醒。那“灯塔酒吧里的老式的90年代的腔调”才是他真正心心念念的东西呀!“杉矶这座城市,创造了爵士乐,但现在又在无情的抛弃它。它说爵士已经有过自己的时光,现在的存在是否重要又有谁会关心呢?”这句话永远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有塞巴。他甘愿放弃闪烁耀眼的舞台,独自坐在灯塔酒吧里的钢琴前忘我演奏,让昏暗却浪漫的光作他的陪伴,和属于褪去年华的爵士乐深情的交流。

看着他们的追求,一种愧疚之心再次升起。庞龙的歌词中唱到,“我们都长大了,我们都现实了”。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妥协吗,这难道不是自己懒惰空虚的借口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理想,但终于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就像我,曾经想要坚持阅读写作,但终于还是搁置了。一个非金融专业的同学想要学习金融学,一周前要复习数电搁置了,一周后要复习信号与系统又搁置了下来。也许我们不能像塞巴那样纯粹,但一点点的追求终究还是可以实现的。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要靠自己用心的一点一点挤出来,生活终归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忙碌。积跬步,终至千里。喜欢做什么,就放开手去做,哪怕一天只能完成一点点,但终究是在不断向前。

现在的我们,面对事物有了更细致而理性的思考。对电影中的情节不再是单纯的想往或是厌恶,而是时常会将其和自己的生活做比拟,用自己的言语以解释,用自己的逻辑以批判。人如此,我亦如此。但要求的严苛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他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和《海上钢琴师》,但又不得不佩服这部电影的独到之美。他们带给我的感动和启迪,静静的沉淀在了我的心里。

2017-06-21 西安

 

看完《爱乐之城》想要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