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的另一面
August 25, 2018 · 1457 words · 3 min
沿木阶缓行十几分钟,穿过几束茂密的树丛,便来到了皇家山顶观景台。这里是皇家山公园的一部分,亦是蒙城的主要景点之一。法兰西的开垦者使蒙城真正开始成为一座大城市,皇家山正是默默注视了几百年的见证者。加上本身并不显眼的海拔,让坐落在城市中央的皇家山与城市融为了一体。山坡上青葱的植被是它的象征,身处城市稍微开阔的角落,你便能望见它的身影。
虽然山不高,但依然是远眺的绝佳去处。向远方望去,蒙特利尔的主城区尽收眼底。碧蓝色天空的映衬之下,林立的高楼排布在圣劳伦斯河畔,绵延的山峦在最远处依稀可见,近处则是浓郁青翠的树木。沐浴着阵阵微风,尽管艳阳高照,但山顶并不炎热。远处传来悠扬的钢琴声,倚着栏杆,停顿下来,静静看着远方,简单、释然。这方蒙城市区中的“静土”令我欣喜。
不难找到我的住处,那座有着“GardenInn”招牌的灰黑色建筑旁就是我所住的公寓楼,坐落在城市的中央。和山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热闹又喧嚣的城区。这真是一座爱热闹的城市,各种各样的聚会不知在城市的那个角落正在进行——音乐节、嬉笑节、美食节。当地人甚至会为这些节日封上主要公路,你不得不绕开自己常走的路。但我对这些聚会提不起什么兴趣,而且有些活动需要门票,就更让我敬而远之了。
显然我更喜欢山顶这片“静土”。走到观景台另一侧的一座平顶建筑,大厅的正中央的演出台上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一对夫妇深情地演奏着乐曲——这便是乐声的源头。舞台顶部的标志上写着“Concordia(和平)”,台下看台上约2/3的椅子上坐着欣赏音乐的人。我刚到蒙城的时候喜欢把这座城市称作“二维城市”,在我看来,那些热闹的聚会只不过是肤浅的狂欢罢了。但谁知,在城市的最高处,也有着这么动听的音乐呢?
皇家山顶之行是我再一次理解这座城市的开端,我慢慢发现了它优雅、深沉的另一面,那些沉淀在歌舞欢声下的内涵,那些让它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北美城市的真正原因,也是真正属于我的蒙特利尔。
几天后我造访了蒙特利尔历史博物馆。在这座号称是全加拿大最著名的历史博物馆里,我认识到了蒙特利尔的另一面:从原始住民易洛魁人到法兰西的开垦者,再到大英帝国的侵略者;从冰川融化后露出水面的荒岛,到魁北克省的贸易集市,再到文明世界的大都会。这座城市在我的面前变得立体起来,从一个粗俗的疯小子变成了一个会讲故事的青年人。蒙特利尔历史博物馆270度的多媒体影厅中,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将这座城市最为值得纪念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你了解到,他们的欢歌也许是在庆祝战争的胜利,他们的畅饮也许是在纪念英明的市长。
两个月前,我来到加国最为知名的学府。我交到几个新的朋友,尝过当地特有的“土豆布丁”,去过最为热闹的旧城老港,英语能力也快速提升。但在寂静的深夜,总是感到孤独丝丝袭来——在这座城市里,你无依无靠、无亲无故。但当我知道这座城市的另一面,我似乎感到了一种亲切。这座城市不再单单是派对和聚会,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壮年。你不再是一个匆匆而来、苍茫而去的过客,而是被热情款待的朋友。这位朋友会和你亲切的念叨自己的辉煌的曾经、现在遇到的一些烦恼,也会时不时的眺望着未来。
当你预见了一个陌生人,你或许不会和他一起欢歌跳舞;但当你和他成为朋友,这么做又为何不可呢?蒙城的一面是欢乐与放纵、另一面是深沉与稳健。他的一面是那么的明显,就如同对同性恋和大麻的宽容一样,让一个来自远方国度的游客难以接受;但他的另一面却需要你去寻找,直到找到那座属于你自己的蒙特利尔。
来到蒙城的第三个月,我终于想要去家门口的广场看一看了,那里聚集的人群正在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