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加见闻之二 | 实验室生活

September 18, 2018 · 2804 words · 6 min

我参与的是本科生实习科研项目,所以生活的重点当然是作实验。

我的项目挂名在物理系,因此经常出入的就是物理楼了。物理楼又叫卢瑟福楼(Rutherford Building),坐落在麦基的东北角,以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名字命名。卢瑟福1898至1907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放射性研究,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物理楼对面是一个小型的学生食堂,里面有价格便宜的食品(国外也有和国内大学类似的补贴)。物理楼北边是临时的学生注册办公室,我的校园卡也是在那里办理的。

我大概是7月几号到达麦吉尔大学的,刚下飞机就约好和老师见面。飞机周五到,又刚好赶上加拿大国庆日,便有了一个连续三天的假期让我可以安顿下来。第一次见面和教授约的下午1点见面,当时真的非常的紧张,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国外的导师,很担心自己的英语会不会不足以交流呀,教授会不会并不平易近人呀之类的。我12点半到卢瑟福楼的门口,徘徊了近半个小时才鼓起勇气进去找到老师的办公室。

导师Jack非常平易近人,第一次与他的交流非常愉快。他像我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规矩。印象最深的几点就是1)实验室有着灵活的考勤时间。一年有四周假期,每天工作8个小时。这意味着你可以方便请假,只要不超过Limit就好。工作时间也比较灵活:像我习惯比较早来,但是实验室大部分研究生都在9点以后到实验室,下午6点左右回家。2)实验要步步记录。这里使用的是Google文档。Google文档非常好用,配合GreenShot插件可以方便的完成屏幕截图和图片的简单编辑。同时利用Google文档也可以同时知道自己合作者正在做些什么,也方便老师的检查。3)文件同步。实验室利用Dropbox实现了文件的同步,这一点非常方便。Jack要求我把实验测量的数据都记录在共享文件夹里,这样自己的实验结果就可以第一时间被合作者利用。

第一次见面之后,实习就开始了。我的项目内容是噪声的测量。但我所在的实验室其实并不是Jack直接负责的实验室,而是他的妻子Lily的实验室。Jack带我和Adrain见面,他也是接下来三个月给我最大帮助的人。这个实验室的名字叫做Quanmtum Defect Lab,主要利用光学原子物理等手段实现晶体中缺陷的控制。Adrian首先向我介绍了实验的背景:简单说来就是可以利用极化电流控制晶体中电子的自旋。但是,由于热噪声或电磁噪声的存在,使得对于电子自旋能量的测量精度劣化,有没有一种直接测量这种噪声能量的办法呢?

我的首先任务就是读论文。首先是读Adrain即将要发表在PhysicsLetterReview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还没有发表,大概几周后才发表,我还见证了他回复PeerReview前准备实验焦头烂额的那段时期,笑)。结合论文的Supplementary和Adrian以及Zackary(该实验室之前的一名博士生)的硕士论文,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使用。

这里要提一下实验室的成员组成。不得不说,麦基的实验室是非常国际且多元化的。常在我实验室的有一名博士,三名研究生,一名博士后。他们分别来自加拿大,瑞士,墨西哥。当然还有我,来自中国。其中有一名来自印度IIT的学生短期访问了一段时间。平时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会有很多交流。这里说几点有趣的:1)墨西哥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乱。在我的印象中墨西哥可能社会治安很混乱啊,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Cessar告诉我只要不去那些很危险的地区,还是非常安全的;2)中国并没有那么受关注。我们总以为世界上除了美国就是中国,其实他们并不是很关注我们中国啦。Adrian甚至不知道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当时也很吃惊,但是后来开组会的时候得知这个方向中国很少有学校做才理解);3)日本很受欢迎!这个真不是吹的,在加拿大这边见得最多的就是日本寿司店,餐馆。甚至很多中国人也会开日本餐馆。实验室成员Rigel在我实习期间还请了两周假飞到日本玩了一圈。4)有趣的选导师烦恼。类似于中国的保研吧。Rigel就是留在麦基读硕,他在大四要修很多研究生水平的课程,还面临选导师的烦恼。左后几天他一直在纠结到底是选Lily还是Jack,还是共同指导呢?

除了实验的学术交流主要有三种:讲座,组会,和PaperClub。前两种比较常见,中国也有。因为我的专业背景不是物理,所以只听过一次德国某教授的讲座。组会是肯定每周都要参加的。其实我也没有正儿八经参加过国内研究生的组会。但他们这里的组会是这样的:每次只有一个主讲人,首先作相关的论文分享(非常简单的说一说),之后再讲ResearchUpdate。组会上,大家的交流非常热烈,常常影响正常吃饭(组会时间11点开始 = =)。比较特别的事PaperClub,同样也是有一个主讲人,但每次只对某一篇文章做重点分享。

随着实习的进行,自己也逐渐了解到了他们这里更详细的一些科研细节。有趣的有几点:1)实验器材共享。这个东西比较有意思,就是麦基的系统里有一个叫iLab的东西,里面有着每个实验室各种器材的列表,并会标明是否可以共享。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实验室之间的帮助,也节省了材料成本。因为测量放大器的噪底需要液氮,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像另一层的某实验室方便的借到了一小罐液氮;2)器材购买。当然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共享了,有些器材室必须要买的。和国内类似,他们购买器材一定要所要发票,并且添加购买详细记录在GoogleDoc上,如果忘记的话会被惩罚在下次组会上带免费的Dounts :) 3)方便的小细节。比如Jack自己写了一个Python库,专门用于与我们实验是有关的数据采集/处理/拟合等工作,真是特别方便!我也因此从Matlab Guy 转投Python。比如实验室用GoogleCalendar方便的请假;比如使用邮件列表方便的Forward等等。

还有一点比较贴心,就是物理楼每一层都会有一个小自习室和一个厨房。厨房里面有微波炉和冰箱——这可能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与中国不同,他们喜欢自己带午饭,所以微波炉和冰箱就很有用了。

在实验室的期间,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魁北克省有一个与量子计算有关的组织,我们实验室也是其中的一员。因此我们被邀请去临近了舍布鲁克市Sherbrook Univ做了一次免费的参观。在那里,我们聆听了量子计算的前沿讲座,参观了魁省算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还参观了一些从事量子计算的研究室,当然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

简言之:我的科研实习生活基本上就是在读论文,做实验,和实验室其他人侃天中度过的;偶然会有一些旅行啊,参观啊穿插其中。至于如何测量那种噪声呢?毕竟是一种全新方法,在这里就不便细说了。

今天和Jack进行了一次常规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我问Jack能不能给我写推荐信,他爽快的答应了。我问他最多写几封:他说无所谓啦,还告诉我给Intern写推荐信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在这里还有最后10天,要争取把实验收尾做好!

留加见闻之二 | 实验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