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算个屁
October 1, 2020 · 974 words · 2 min
今天和父母通电话,聊到了曾经的几个同学。他们说,曾经班上考上清华北大的那几个同学,“应该是未来的X长X书记吧”。
父母似乎对学历有些不太实际的看法。但我也只能回答说,“也许是吧,但就算清北90%也是普通人”。清北如此,那普通985就更是算个屁了。
国内学历贬值的速度超乎想象。就拿考研来说,几年间人数就翻了几倍。曾经本科生就可以申请的职位现在要硕士以上才够申请资格,而博士去一些所谓“平凡职位”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
其实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对学历估值回归正常的过程。
很久之前看到一个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答主发的帖子:“在美国,专业和个人能力比学校重要太多”。现在我在欧洲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对此亦深有体会。对于一个比较好的职位,往往有职位数量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申请者,相比于学历背景,相关经验则更加重要。而相关经验更多取决于个人能力,与学历学校则是弱相关。
所以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是怎么样,我大致可以做一个估计。随着中国人口少子化趋势的到来,曾经高不可攀的重点大学“入学门槛”会逐步降低。虽然学校间的客观实力差距会一直存在,但对于普通学生,学历背景的加成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小”。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招聘则会更加理性,单纯凭“学历”找到工作的现象应该会越来越少。
这一趋势和最近的热词——“卷”——有着很好的对应。未来会越来越卷吗?我觉得应该不会。如上所说,未来找工作对相关经验会更加看重,对于只有学历的那批人来说,直接被淘汰则谈不上“卷”了。
学历的淡化是好事还是坏事?在中国人的普遍认知中,“学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考试”更是刻印近中国人的骨子中。现在告诉我们“学历没什么用”似乎是件挺残忍的事情。但其实转过来想,对学历的淡化也使得了人们“追求自己兴趣”的职业趋势成为了可能。
经历过高考的大多数人应该有所体会,“专业”和“学校”两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我高考的那年,“服从调剂”在志愿填报中几乎是必选项。大多数人或许都认为,进了好学校更加重要一些。
但现在想想,中国人对“学历光环”看的有些太重了。如果因为想要去好的学校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过去人们通过好学校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随着社会对于“相关经验”的看中,在未来的志愿填报中,“兴趣优先”的准则应该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2020-10-01
Zu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