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I带来的焦虑

July 13, 2024 · 1393 words · 3 min

这周,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成了最大的热搜新闻。据新闻说,“萝卜快跑”单车的运营数据已经和普通出租车持平,但是成本却大大降低。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私家车如果能够成功,我预感会是下个10年最大的科技变革。比如大大降低的交通事故率,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机器不会走神、不会违反交规、也没有疲倦。除此之外,因为自动驾驶大大降低了打车成本,使用出租车的人次也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车与车之间会形成智能“车联网”。也许未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会根据乘客的行程紧急情况、或者是付费订阅的等级选择“极速模式”、“普通模式”、或者是“避让模式”。这样对赶时间的乘客,比如赶飞机、有急事的乘客无疑是大大的效率提升。

自动驾驶的前景,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当时开始读博选方向的时候,没有选择去做人工智能AI方向的研究,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吗?

AI,毫无疑问,是近10年,甚至是未来10年最大的热点。无疑会带来无数的就业创业机会。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在硕士期间,我其实也上过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这样的硬核课程,也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姿态估计等项目。但是最终开始读博的时候我没有选择人工智能方向、或者是和计算机编程有关的方向。

回想,自己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有下。1)这个方向的竞争太激烈。记得当时之后就有关于AI方向博士申请“昏天黑地”之类的讨论。客观来说,如果我申请AI方向的博士,能被理想学校理想项目录取的可能性很低。2)从个人角度,自己不是AI科班出身,自己的数学、计算机编程不算强项。我的本科学的是“芯片”专业,主要专注于电路的设计,二队AI领域要求的计算机编程并不算精通或者是科班出身。另外,回想自己过去的求学生涯,自己的数学课成绩、还有逻辑想象力似乎都不算突出。我感觉相比如逻辑推理,我更擅长一种“图像式”、偏向物理直觉一样的思维方式。而对于AI方向的研究,需要至少不拖后腿的数学水平。3)当时对“纯商业方向”并不是很感兴趣。AI虽然代表了很多机遇,但很多都是“纯商业化”的方向,即在商业市场上赚钱的方向。在我硕士毕业的节点,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做一下类似生物医疗这样的,有一些人文关怀在的方向。

基于以上种种,我选择了现在的生物医疗电子方向的研究。

方向选错了吗?现在想想,其实并没有。

各行各业都有潜在的"暴富机会"。AI和生物电子哪个更赚钱。虽然从企业估值的角度说,做AI方向的公司无疑市场估值会高得多,但是从个人角度,各个行业都有机会赚到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钱。另外,赚钱的多少带来的获得感也符合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比如,身价1个亿到10个亿,带来的获得感应该远远不如身价从1千万到1个亿。

兴趣优先,善长优先。从我个人角度,我觉得至少我现在的选择我是感兴趣的,也是相对擅长的。我确实也被类似无人驾驶的AI应用所吸引,但冷静下来,其实还是因为自己有一种看到机会而无法亲身参与的失落,而并不是真正想要“推动人工智能的终极发展”。相反,我有很大的意愿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自己的“图像化”思考方式,也更契合生物医疗电子这类要和物理世界相接触的科研。

想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在暗示自己: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在规划未来研究方向的时候,可以适当向AI领域偏移,或者做一些交叉研究。

(2024.07.13 苏黎世)

由AI带来的焦虑